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给玄德当主公 > 第一百四十二章 真正适合他的岗位

第一百四十二章 真正适合他的岗位(2/5)

目录

除了雒阳的太学有一套精准的教育流程,以及太学中五经十四博士皆为专业教师(鸿都学门不算,只能算艺校),地方私学中的“精舍”“精庐”都是当地名士在治学之余,为了发扬自己的学术名望,同时并扩大本门的声望而创办的。

因为有这个目地作为前提,名士们对私学门生的选拔就比较严格了,包括出身和经济实力方方面面都在考察范围内,这也自然而然的限定了地方私学的教学人群。

这三大困难点,将有资格读书学习的人,分出了三六九等。

对于眼下的刘俭和刘虞来说,教育体系和改变民生路线的问题,他俩是无法解决的。

因为这需要一个政治与现实操作的过程,而且不出意外,这两点在如今各方势力都暂时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改善,必须要在分崩离析,天下大乱之后,以乱治乱,乱后大治的前提下,才能够去进行解决。

在刘虞和刘俭两兄弟分析来分析后发现,依照他们目前的能量和地位,或许只能去试着解决书籍传播方式的问题。

但具体怎么解决呢?

刘俭向刘虞提出了一项关键事物的发展。

那就是纸!

刘俭心中明白,不论是科举、印刷亦或是生产革命的进步传承,都离不开纸这个载体。

蔡侯纸的问世,距今已经七十载了,因为实在是太脆了,且会因为侵墨过多而容易出现糜烂,不宜适用。

不过刘虞倒是见多识广,他听闻最近三四年间,青州东莱县出了一个名叫左伯的人,以相当比例的桑树皮造出了一种相比于蔡侯纸要强韧许多的纸。

不过这种左伯纸因为原料非常讲究,需要大量的桑皮作为原材料,造价颇为昂贵,而放眼大汉朝,而且有地域的局限性。

能够为左伯纸原料基地而大量种植桑树的州郡,也不过只有青州和桑蚕之地益州。

另外就是成本太高。

不过很多新兴产业初期一般都是成本过高,只有工艺发展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,才会因为产能的节省,原材料的扩充,而逐渐降低成本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。

一件刚刚问世的新科技,你不可能立即将它做成白菜价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我只想送快递,你非让我入编? 诱引 一道鱼羊炙,蔡阑苦寻二十年 白事先生 直播通灵:小祖宗她是三界独宠 反清:从金田起义开始 网坛之数据天王 萧峥陈虹执掌风云 恶龙,为了赚钱选择文化胜利 放弃白月光,村里的姑凉很迷人
返回顶部